Samantha 是一位攝影師之外也是一位 IG 視覺內容講師,同時也是一位研究生,特別的是,她因為一個社群平台 Instagram 而踏入攝影的世界,培養她跟過去傳統攝影師看待攝影的方式有不一樣的角度。
傳統攝影在意技術的數值,卻沒有感動她,在使用 IG 後發現一些攝影的創作者,也看到了更多吸引她的作品,也開始跟親戚借了一台相機練習拍照,拍了幾個月發現自己有熱忱,於是花了自己的所有積蓄買了第一台屬於自己的相機與鏡頭。
IG 改變了傳統構圖方式,在外部介面每張照片呈現一比一的九宮格,在拍攝及發佈照片時,都會開始因為這樣的規則而思考照片的結構,在意自己的照片的人,也會在意這些照片是怎麼被呈現,就像第一次看到一個路人,無關美醜,想不想跟他說話都是來自於對方在自己眼中的第一印象。
從大二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她,覺得最適合開始接案的時期是學生時期,因為「學生」的身份如同保護傘,比出社會更多時間與成本去接受接案的考驗,壓力也不如完全出社會的大,就可以開始慢慢累積自己的範圍。過去在學生時期喜歡攝影的她,在社群媒體上會時常發布自己的作品,被學長姐看到後,得到更多商業實習的機會。
商業上產品要求會要清楚、顏色明亮,但在創作的時候她會試著打破規則,或許畫面不清楚,或許主體失焦,曝光不精準,但是卻能傳達出創作者想傳達的情感,她說:「因為這沒有要為誰負責。」
很多人以為她的案子都是從 IG 上得到,但她覺得必須區分「網紅攝影師」和「商業攝影師」,前者是因為人氣慕名而來,後者則是自己在生活中建立的人脈,在與人相處和實際工作中建立信任以及傳達專業,把每一次的案子做好,業主就會省去時間成本再找其他人,與信任又配合過的自由工作者長期合作。
另一個身份,身為講師的她,一開始只是想磨練自己的上台演講能力,對未來提案、工作、理念傳達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,便主動找尋到以 IG 視覺與攝影相關為主題講課的機會,其他單位看到後,便開始邀請她講課,意外地從想磨練口條的自己,變成一位講師。
去年開始被各家平台邀請開線上課程的她,當時很拒絕,還沒有很確定自己該怎麼做這件事便沒有答應,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反思可能可以開始做這方面的常試,便製作了一堂課程,只要是平常在生活喜歡拍照紀錄,學習用手機或相機如何拍攝出具有個人風格的照片外,也教你如何成為個人 IG 的策展人,更有效建立每個人想要傳達的第一印象。
不停 Bu Tin Instagram: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butin.co
不停 Bu Tin Facebook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utin.co
不停 Bu Tin Website:
呂罰 Instagram: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kiphalu/
呂罰 Facebook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yankiphalu
呂罰 Website:
Samantha 是一位攝影師之外也是一位 IG 視覺內容講師,同時也是一位研究生,特別的是,她因為一個社群平台 Instagram 而踏入攝影的世界,培養她跟過去傳統攝影師看待攝影的方式有不一樣的角度。